牙齦一旦萎縮,就容易塞牙、牙根酸痛,介紹一種直接幫到你的方法!

牙齦一旦萎縮,就容易塞牙、牙根酸痛,介紹一種直接幫到你的方法!
美麗夢想 2025-11-01 檢舉

1 / 10

前陣子網絡上相當火紅的話題是:每天用椰子油漱口可以改善問題嗎?事實上,這類網絡資訊大多沒有太多醫學證據來證明其效果。

要破除這樣的迷思很簡單,只要反過來想,如果只需要用油漱口就可以解決,那為什麼沒有牙醫師或衛福部食藥署出來大力提倡這個作法呢?

 

2 / 10

牙齦萎縮英文為:Gingival recession,它會造成牙根外露與牙齒敏感,由於牙根表面沒有琺琅質層的保護,而且牙根表面上有許多小小孔洞(牙本質小管開口),這些小洞是直接連接牙髓神經,因此牙根及其上的牙本質小管的開口一旦外露與口腔接觸時,常常就造成牙齒對於冷熱的刺激極度地敏感,甚至連刷牙時,只要一觸碰到牙齒就會感到很酸痛。

這樣的情況如果持續了幾天,就開始變成惡性循環,越是不敢刷牙,牙齦發炎就越嚴重,越嚴重,牙根就暴露地越明顯,牙齒就越酸痛。


如果沒有找到造成牙齒敏感背後的原因,只是一味地使用去敏感牙膏,不僅可能效果不佳,更有可能耽誤了治療,造成後續需要更多的處置。

 

3 / 10

以下的原因都可能導致,包括:

1.牙周病

牙周病泛指牙齒「周圍」組織的疾病,牙齒「周圍」組織包括了牙齦、牙周韌帶和齒槽骨,牙周病是由於口腔清潔不佳,導致牙菌斑和牙結石堆積在牙周組織附近,進而造成牙周組織的發炎與破壞,最後導致牙齒因周圍地基的喪失而動搖或掉落。

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與發炎症,因此牙周病的嚴重程度和破壞的速度也與免疫力和內分泌疾病(如糖尿病)息息相關。

此外,抽煙和壓力也是導致牙周病加劇的重要因子。牙周病又可以依據疾病破壞的進程分為兩個階段:

- 牙齦炎:初期的牙周病的表現是牙齦紅腫,有時會有牙齦流血的現象。長期牙齦炎如果不處理,就會慢慢開始變成牙周炎的情況。

- 牙周炎:當細菌開始入侵至牙周組織,齒槽骨就會開始因為發炎而破壞,牙齦的位置也會開始跟著退縮。

2. 錯誤的刷牙方式

 

4 / 10

醫學研究很早就發現,錯誤的刷牙方式會造成牙齒的齒頸區磨損(cervical abrasion)引起萎縮。

如果是偶爾不正確的刷牙,則還有可能改正刷牙方式後,牙齦慢慢長回來,但若長期的話,牙肉長回來的機率相對小。

常見錯誤的刷牙方式有:

施加過大的力量在牙齦上

使用過硬刷毛的牙刷

大範圍地使用水平方向來回地刷牙

3.緊咬牙關或夜間磨牙

磨牙有兩種:白天磨牙和夜間磨牙。白天的磨牙形式是緊咬牙關(clenching),通常造成的原因是由於壓力或是不良的習慣性咬牙。

夜間磨牙(nocturnal bruxism)則比較跟牙齒或咬合無關,目前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,成年人的夜間磨牙與睡眠呼吸中止症(obstructive sleep apnea)存在有高度相關性。

 

5 / 10

磨牙與睡眠呼吸中止症

4.外傷與不密合的假牙

運動或意外(例如摔倒)所導致牙齦受損也可能引發,但最常見的外傷性萎縮其實是製作粗糙邊緣不夠密合的假牙。

品質低劣的植牙或假牙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贗復物邊緣粗糙或不密合,這些縫隙使細菌與牙菌斑很容易躲藏在縫隙中難以清潔。

長期下來植牙或假牙的周圍,很容易造成牙肉發炎引起牙周問題發生,最後造成植牙或假牙出問題。

1.正確的刷牙方式

正確刷牙方式像是『貝氏刷牙法』的使用,牙刷尖緣 45 度角對著牙齦溝來回小範圍的移動,並避免使用過硬的刷毛與施加過大的壓力在牙齦上,此外,刷牙的時間也勿太久。

一般來說,一天的刷牙次數在 2 ~ 3 次即可,每次進食後便立刻刷牙並沒有特別的效益。

2.良好的口腔衛生

除了正確的刷牙方式,牙線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,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線,可以有效避免牙縫與牙肉下,牙菌斑形成以及牙周問題的發生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