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到老,到底好不好?實話可能有點生心
		中秋節,和家人朋友聊到了我們的壽命,突然想到網上有段話,特別紮心,是這麼說的:「要是你能活到50歲,就已經贏過一半的人了。到60歲,算是闖過了一個壽命的大關。
這話聽起來不好聽,估計很多人會覺得,咋可能會嫌棄自己活的歲數大呢?咱們今天就聊聊這個。
							
							
一、前半輩子:活下來就是贏了
活到50歲就“贏了一半的人”,去醫院看看,你就知道小於50歲就疾病纏身的人,太多了。這說明啥?說明平平安安活到中年,本身就不容易。
我們這輩子,就像在闖關。年輕時拼學業、拼工作、拼家庭,身體使勁造,覺得死亡很遠。但其實:能無災無病地活到50歲,已經是勝過了一半人了。到了60歲,退休了,這算是又過了一個大坎。代表你身體底子不錯,沒被大病打倒。
							
							
二、後半輩子:福氣還是受罪?
等到70歲,街坊鄰居都會說你是「有福之人」。兒孫繞膝,身體健康,能吃能喝能遛彎,當然是人生最大的福氣。
到了80歲,那就是「老壽星」了,是全家甚至全社區的寶貝。大家都會尊敬你,覺得你一輩子不容易,是喜喪。
但是,話鋒一到90歲,就變了。為啥呢?因為到了這個歲數,你的同儕──老朋友、老同事,甚至自己的老伴,可能大多都不在了。你會感到一種深深的孤獨。
更重要的是,身體可能真的不聽使喚了。不是這痛就是那疼,走路要人扶,吃飯怕噎著。腦子也許也糊塗了,記不住事,認不出人。生活不能自理,全靠兒女伺候。